《观钟繇书法十二意》——梁武帝

中国字画文化 2021-11-30815未知admin
《观钟繇书法十二意》——梁武帝\萧衍
原文:
平谓横也。直谓纵也。均谓间也。密谓际也。锋谓格也。力谓体也。轻谓屈也。决谓牵掣也。补谓不足也。损谓有余也。巧谓布置也。称谓大小也。
平谓字外之奇,文所不书。世之学者宗二王,元常逸迹,曾不睥睨。羲之有过人之论,后生遂尔雷同。元常谓之古肥,子敬谓之今瘦。今古既珠,肥瘦颇反,如自省览,有异众说。张芝、钟繇,巧趣精细,殆同机神。肥瘦古今,岂易致意。真迹虽少,可得而推。逸少至学钟书,势巧形密,及其独运,意疏字缓。譬犹楚音习夏,不能无楚。过言不悒,未为笃论。又子敬之不迨逸少,犹逸少之不迨元常。学子敬者如画虎也。学元常者如画龙也。余虽不习,偶见其理,不习而言,必慕之欤。聊复自记,以补其阙。非欲明解,强以示物也。倘有均思,思盈半矣。
译文:
平,指横画;直,指竖画;均,指空间;密,指交接;锋,指毫端;力,指体势;轻,指屈折处用笔;决,指运笔的牵掣要果决;补,指补充不足的笔画;损,指省略多余的笔画;巧,指结构安排富于变化;称,指字形大小和谐。
钟繇《贺捷表》(钟繇的字,称之“古肥”)
字的奇妙处是在笔墨之外的。世人学习书法,尊崇二王,钟繇的书法反而受轻视。王羲之有过人的论见,后生便雷同于他。钟繇的字,称之“古肥”,王献之的字,称之“今瘦”。今与古既然不同,对肥瘦的评价也颇有相反。如果能仔细阅览,认识就会不同于众说。张芝、钟繇的书法,巧趣精细,犹如天机神化。以肥瘦来论古今,怎么能达其意呢?他们的书法真迹虽然很少,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书法品位。王羲之学钟繇书法,势巧形密,等到他独自创作时,则意疏字缓。这就像南方人学北方话,不可能没有南方特有的腔调。我的这些过头话不太妥帖,但不是定论。王献之不及王羲之,犹如王羲之不如钟繇。学王献之的如画虎,学钟繇的如画龙。我虽然不学钟繇的字,但偶尔也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道理,不学钟字却去说它,说明我是向往钟繇的。随便记下这些心得,以补时论的不足。所论未必正确,也不想强加于人。如果有人与我的观点相同,则说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。
王羲之《黄庭经》(王羲之学钟繇书法,势巧形密,等到他独自创作时,则意疏字缓。古中求新,别出新意。)
王献之《玉版十三行》(王献之的字,称之“今瘦”)

中国字画艺术网 Copyright © 2002-2030 中国字画艺术网 中国艺术_中国文化_中国字画艺术网 sitemap.xml